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林後9 -- 保羅鼓勵哥林多教會幫助在耶路撒冷的貧窮聖徒

Cheerful Giver

W5  2012-02-03 (林後9)

經文: 哥林多後書 9:10-11 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

默想: 保羅為了鼓勵哥林多教會的兄姐,能夠更慷慨的捐錢,幫助在耶路撒冷的貧窮聖徒,可以說是想盡各種理由了。保羅用馬其頓教會的榜樣,來讓哥林多教會的人自覺汗顏慚愧,保羅再用多種多收的投資報酬原則,把捐錢作為將來可以回收的投資來看待。在這裡保羅告訴哥林多的兄姐,一切都來自上帝的賞賜,他盼望上帝不只賞賜更多種子給他們,好叫他們能夠努力撒種,將來好有更多的收成。保羅更求上帝賞賜給他們更大的愛心,好願意將這些收成分享給更多欠缺的人,以結出更多仁義的果子。如此,哥林多的兄姐就能經驗凡事富足,並且多多施捨,好讓更多人因此將感謝獻給上帝,歸榮耀給神。有此看來,有捐獻的能力我們要感謝神,有捐獻的意願,我們更要感謝神。

題目: 上帝喜愛樂意奉獻的人,你願意相信那位賜種子給撒種的,又賜食物給人吃的上帝,也必定使你富足,隨時有慷慨施捨的能力嗎?(10-11)

林後8 -- 基督教社會主義的聖經根據

Investing Giving

W4  2012-02-02 (林後8)

經文: 哥林多後書 8:14 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

默想: 這可以說是基督教社會主義 (Christian Socialism) 的聖經根據,也應該是近代保險 (insurance) 思想的起源。這是自主性 (autonomous)、相互性 (mutual)、截長補短的均平主義 (egalitarianism)。主耶穌在馬太二十五章中所提到山羊與綿羊的比喻,也是拿擁有者看見缺乏者時,是否能夠自動自發的拿出自己的擁有,來幫補欠缺者之不足,作為區分綿羊與山羊的標準。主耶穌在山羊與綿羊比喻中所提的幫補欠缺的內容,似乎都是基本生存所必須的飲水、食物、衣物、住所、疾病中之照顧以及下監時之探望。如此看來,這樣的補足,似乎並不是把大家的收入都集合起來,再除以總人數,所得到的平均值再分給大家,讓大家所擁有的,都是完全一樣的共產主義 (communism)。保險業的做法可能相當接近基督教社會主義的思想,可惜的是保險業者把這個慈惠事業商業化了,保險公司的老板成為最大的獲利者。我在美國唸神學院時,就參加過一種基督徒的醫藥保險,這個保險強調是基督徒彼此間之互相幫助,公司除了維持營運的必要開銷之外,並不追求任何利潤,因此,每個人所繳交的保險費,比一般保險公司低很多。

題目: 馬其頓在患難中充滿快樂,受困中慷慨捐助,且將自己奉獻給主上帝。這樣的生命、價值觀,你有何看法? (4-5)

林後7 -- 屬神的憂愁

Godly Sorrow

W3  2012-02-01 (林後7)

經文: 哥林多後書 7:10 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默想: 保羅在此將憂愁分為屬神與屬世兩種。屬神的憂愁會產生沒有後悔的懊悔;屬世的憂愁卻只能叫人陷入絕望的處境。精神醫學的進展,把憂愁疾病化。因此,憂鬱成為精神醫學要想盡辦法醫治的重大精神疾患。美國有名的精神科醫師梅寧格 (Karl Menninger) 出版過一本有趣的書,書名叫作:罪惡到那兒去了?(Whatever became of sin?) 聖靈的內駐會讓一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對於自己的罪特別敏感,容易為自己的罪,自己責備自己,像大衛王一樣,感到憂傷痛悔。這種憂愁是屬神的憂愁,是會幫助我們從罪惡中向主認罪悔改,帶來主耶穌赦罪所產生真正的平安與喜樂。

題目: 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既然已得到上主的應許,就應該潔淨自己,除去一切身體、心靈污染的事物,在敬畏上帝的生活中達到聖潔」。試問,你是否在生活中以敬畏上帝的態度來渴慕聖潔的生活?(1)

林後6 -- 不可使這恩典落空

Unequally Yoked

W2  2012-01-31 (林後6)

經文: 哥林多後書 6:10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

默想: 保羅在此描述出一個神的僕人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與自己主觀裡的經歷之間,存有一種似乎無法相容的矛盾。別人心目中的印象是用似乎來表達,自己主觀裡的經歷則是用卻是來描述。一個真正的基督門徒,除了與一般人一樣會遭遇各種意外與失落的憂傷之外,還有因為信仰而遭致來自環境的逼迫、辱罵與嘲諷所帶來的痛苦,以及因為聖靈內駐與良知敏銳而對於自己的過犯與失誤有比別人更高度的敏感與憂傷。因此,從外表上看起來,基督徒是會讓一個人經歷比別人更多更深的憂愁。但是,在基督徒的內心世界,卻有基督應許超乎這個世界處境與遭遇的平安與聖靈帶來的安慰與扶持,還有將來基督會帶來的永生喜樂與公義冠冕賞賜的盼望。這是這世界所無法想像與瞭解的喜樂。從物質擁有的角度來看,基督徒似乎比一般人貧窮。一個被基督的愛所激勵而願意學習去愛鄰舍如同自己的人,是很願意與有欠缺的人分享上帝所賞賜給他的物質,因此,自己會因為與別人分享而成為比較貧窮。但是,這種分享之愛的生命,是會給別人帶來物質與心靈都更為豐盛的生命,是使人富足的生命 (Enriching Life)。在別人看來,是一無所有,但是,由於有主的愛所充滿,基督徒已經像保羅一樣學會在各種處境之下都可以知足的秘訣。保羅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4:12) 求主教導我,也學會這些秘訣。

題目: 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不可使這恩典落空」。我們當如何儆醒,才不會讓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恩典落空?(1)

林後5 -- 若果顛狂,是為神;若果謹守,是為你們

Earthly Tent

W1  2012-01-30 (5)

經文: 哥林多後書 5:13-15 我們若果顛狂,是為神;若果謹守,是為你們。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默想: 保羅在此處經文用顛狂與謹守來描述自己。宗教信仰是可以讓一個人不管別人的觀點或批判,完全的獻上自己。這樣的表現,是不容易被沒有相同宗教經驗的人所了解與接納的。一般人會稱他們為宗教狂熱份子。保羅很清楚的說明,這都是因為被基督捨命之愛所催逼與激勵的結果,會讓一個人不再為自己而活,乃是全然擺上自己,獻上自己作為活祭,一生只為討神歡喜而生活。有如此經歷的人,要與還沒有這種經歷的人分享這種宗教經驗時,必須採取道成肉身的方法,採用一般的人能夠理解與接受的方式來溝通與表達,這個就是謹守了。求主幫助我,也能學習保羅的榜樣,向神毫無保留的獻上自己,就是被批評為顛狂也毫不在意,但是,為了能夠達到分享福音的目的,我也願意學習用一般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與人分享我的信仰經歷。

題目: 上主藉著基督與人建立和好的關係,祂不追究他們的過犯,並且把祂與人和好的信息託付了我們,我們是否願意去傳揚所託付的和好信息?(19)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林後4 -- 傳福音的職份是上帝特別的憐憫與恩典

Treasure in Clay Jar

W5  2012-01-27 (林後4)

經文: 哥林多後書 4:1-2 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

默想: 保羅知道也深信,傳福音的職份是上帝所呼召的。這是上帝特別的憐憫與恩典。保羅向以弗所教會說,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他還賜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3:8) 雖然上帝也很清楚的告訴保羅,他要為福音的緣故,經歷許多的患難 (9:16),但是保羅卻不喪膽,乃是更勇敢的到處為主作見證,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保羅用正意分解聖經的道,把真理表明出來,保羅還活出裡外一致的生命見證,棄絕暗昧可恥的事。求主幫助我,也能學習保羅的榜樣,活出坦誠的生命見證、小心分解聖經中的真道,在生活中棄絕暗昧的事,勇敢的傳揚主耶穌基督的福音。

題目: 你是否體認自己不過是普通的瓦器,卻因認識基督耶穌而擁有珍貴的屬靈寶物?且為此獻上感謝?(7,15)